就本人而言,教与研方面的内容有三个、同步地编撰了三本书:①中国芯,集成电路工艺;②做人和做事,《工程人导学》 ;③读研,《研究生导学》。
《工程导学》不是一本关于工程的书,而是关于做人和做事的书,工程学=做人+做事,各占50%。做人指的是团队及其个人的情商,做事是IPO(Input Proceess Output) :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构建思路,影响因子及其主次关系,做事、表达、沟通 →。
《研究生导学》, 如何从解题到如何学会问问题,如何从学习知识到创造知识, 如何从学习状态转换到工作状态,如何从被抚育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这是一本纯技术书→。
另外和教育相关的,就是素质教育:
①应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这就是0~6岁的教育,要从小开始积累ta的正能量库,利用儿童善于不理解就能背诵的优势,植入一些正能量的优美的、优秀的 思想和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古诗词名句集锦(声音mp3+pdf))②培养毅力 The grit: video,美式演讲,the_power_of_passion_and_perseverance , 中国孔子,孔子学琴 “我不换” 视频 :kongzimusic.mp4,③培养激情:激情可以来自后天天 ,
浙大校长竺可桢曾引用英国大文豪的话说,
大学,不仅要学会如何得到面包,而且要学会使面包更好吃P113F[1]
前者指的是鱼、后者指的是渔,大学不仅要学会如何得到面包、而且要学会使面包更好吃。如何得到面包可以类比为毕业之后可以找一份工作糊口,而如何使面包变得更好吃,则包含了①创造力,比如说给面包抹一点果酱;②内功,比如说珍惜和感恩:在经历了饥饿和努力后,面包会变得更美味,所以说“饿最好吃”。
如果把大学教育画成一棵树的话,那么它有两个主要枝干:一个是鱼,另外一个是渔;左边的是知识,右边的是能力;左边是what,右边是how。师者应鱼渔双授,学者当渔鱼双收,此为道也。当前的大学教育,鱼有余而渔不足,这是不行的。大学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下图这棵大学之“树“,诠释了教育的多层含义。
[1] 1936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白岩松曾经讲过, 教师和医生两个职业是带“德”的,原因在于:
全天下最忙碌的三种人:
后面这两个“第三产业”都是为人民服务,最高的境界都是无私与付出,都是物质上的简单和精神上的富有。
我和我老师的照片,基于我们那个年代(60后),无论是教育资源的缺失还是技术条件的限制,都还是非常欠缺的,除了毕业时的合照,留住我们那段记忆的资源是非常匮乏的,这只有一些,郑厚植老师80大寿-fr段力.pdf
下面的照片有几部分:和我培养的研究生的照片,和其他的研究生的照片,和本科生的照片,和中学生的照片,和我同学同事的照片等 ,看自己的照片,很少有几张是顺眼的 (ʘ^ʘ )。http://km2000.us/myphotos/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