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研


1. 找工作

说研究生的目的有三件事,其中一项是找工作,听起来似乎有些功利。并且有一些导师可能会想,研究生应该把论文做好,不能天天想着找工作。这个里面说的找工作,是很多研究生读研究生的目的之一,这是不可以也不应该回避的问题。作为导师,不管你想还是不想,从研究生本身的角度,找工作就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我们应该从研究生本身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不是单单从导师本身来想这个问题,否则导师也是做不好的,勉为其难,这是第1点。

第2点,不可否认,在校研究生的数目是本科生的两倍,在很多的学校,在现在的中国,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甚至研究生的比例还还不足本科生的一半儿。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研究生,需要这么多的研究生,就是因为,本科生找工作确实不如研究生容易。当然薪水可能也要低一点。这里边说的重点是研究生,作为从学生到工作状态的一个过渡,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过程 ,和职场上老板和员工团队之间的关系是很像的。换句话说,研究生的培养,相当于给企业培养了一个职业人,有一些东西在研究生的过程当中,就不用再做培训了。比如说,和导师1对1的关系,相当于你和老板之间的对应关系,你的组内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相当于团队,这也是相当于公司里边的,一个小组的成员。还有很多其他的运作方式,已跟公司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所以说,研究生是职场人的初期培训,是不为过的一种说法。对本科生而言,一个班主任,一个思政老师,面对50个或是60个学生。而对研究生来讲。一个导师。一个研究生。或是几个研究生共享一个导师。则会有很多1对1的细致的交流。研究生和导师合作做成一件事情。这和职场非常相像,此外研究生要实现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自己选题开题,自己寻找解决思路,自己找你找出答案,自己做出结果,自己做汇报,写paper这些事情,而对于本科生来讲,他们更加面对的都是,老师提出问题,我解决问题,老师出题我做题。老师是猫,我是老鼠,而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有很大成分,相当于师徒关系,好的话可能是父子关系。朋友关系。

 

2.第2次高考

读研究生是第2次考大学的机会。在读大学之前。学生的原始背景是不尽相同的。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看似是缺钱,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没有资源,二是没有信息,三是没有眼界与格局。而进入到大学。每一个人都提供了相当的机会来补齐这三个短板。只要你够努力。你还是有第2次机会考虑你所钟爱的大学,即所谓的名校。清华北大交大这些学校每年的研究生,都会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其他的其他的学校,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说明了这一点。研究生是第2次高考。北京的学校录取人数最多,主要原因是北京知名院校资源比较集中,共有262118985院校,30多所双一流院校,另外,江苏是国内教育资源第二集中的省份,有11211院校,知名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航、南理、河海大学等,所以录取人数居全国第二。上海高校资源也比较集中,上交、复旦、同济、华东师范大学、上财、上外等知名院校。关于推免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推免也就是俗称的保研的主体是学术型硕士,且以双一流院校为主,部分学校如北京大学保研率超过50%。学术型硕士就业优势并不明显。学硕想从事科研,只有接着读博士才有可能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如果只是读完硕士去就业,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差距并不大,优势也不明显。专硕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实际应用,相对学硕,实践能力更强,http://www.duyan.com.cn/ 在职研究生。

 

3.读博

为什么读?一种情怀。
  读博士是一种情怀,这是最好的理由。
  其实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你想用高智商碾压大家,你想赚大钱,你想获得社会的尊重,你想完成家人的期望,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懒得找工作,你想在工作之前生个孩子,等等等等。我不会告诉你,读博士是因为博士生可以有单人间公寓的。
  但很多相对功利的理由,到最后都无法支持你坚持下去直到拿学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普遍匮乏,知识分子作为改革开放后的一种稀缺性重要资源,迅速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恢复高考后的“鲤鱼跃龙门”,成为60后、70后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看到他们的成功,80后、90后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越多就会拥有越多社会资源,就会越有出息。
  而到如今,一切都变了:跨层次流动可以依赖于很多途径,读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最便捷的选择。在市场经济所引发的信仰坍塌和价值观变化的过程中,本世纪初所谓“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说法可以分分钟秒杀读得吐血的博士们。
  反而将其作为一种探索世界的欲望、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情怀,你更有可能获得成功。PH.D是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的简称,在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只有拥有一定财富的人们才能成为城市的公民,才能够拥有选举权,才能思考和谈论哲学,而奴隶并没有这些权力。同为博士的朋友在毕业后感慨,要想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成就,最好能有几代人的物质和知识积累,这样你才能够从容而执着地追求真理,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这并不是说穷人家的孩子不应读博士,而是说读博士的人大都对物质需求并不强烈,在马斯洛需求曲线中,他们能够很容易满足温饱需求,而上升到对自我实现价值的追求。当然,这也导致部分博士在后续的求职中“not hungry”,不会对薪酬有很高要求。
  

读书的能力和赚钱的能力不相关。读博士对多数人来说是一条不坏的路,但未必是最好的路。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大家没必要安于清贫,但是也不要对收入有过高的预期。当你看到你的本科硕士同学赚大钱的时候,别太羡慕,记住那只是少数人,你的绝大多数同学也就一般般。如果你不是善于赚钱的人,你不读博士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反之,如果你有赚钱的能力,博士学位会助你一臂之力。

读出什么?一种思维。  

有人说,如果博士还要靠“读”,趁早退学回家。确实,评价一位博士是否出色,不以其课业成绩为标准(其实也就头一两年有课,后面都是在做研究),而是以学术贡献为标准的;但“读”这种工作对博士而言必不可少,读文献,读报告,读遍这一领域的各种理论,然后挑出一个“点”来作为研究方向。  除了少数天才(确实存在),读博士是一个很费力的过程。有人戏称PHDpermanent head damage的简称,尤其现在的博士入学标准低,毕业标准高,俗称“请神容易送神难”。我所认识的朋友中,有中途退学的、有推迟三年才通过答辩的,也有在国外只是通过了资格考试但未能拿到学位的,还有听说某同学的同学直到自己的导师去世都没有顺利拿到学位,默哀。。。

博士能收获什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所直接获得的能力,与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做工程实验,你练就的是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如果你做实证分析,经验研究中的沟通调研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做计量模型或者纯理论分析,建模能力会得到深入锻炼。你的发展还与参与的课题项目有密切关系,如果遇上一个好导师让你有机会参与项目工作,那么除了研究能力和报告协作能力之外,项目管理能力也会有显著提升。
 
 
  赚钱所依靠的商业嗅觉,与博士期间训练的学术能力是两码事。有人在校期间就通过在全国各地做讲座、做咨询、做教育培训机构等等方式大赚一笔,有非经济金融专业人士通过孜孜不倦地投资证券市场达到财务自由,也有博士毕业后不走寻常路投奔影视圈(是不是赚大钱就另说)。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不但企业(如万科)允许员工内部创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也已经推出鼓励员工创业的细则条款。如果你真的有所造诣,可以在这一波浪潮中做个弄潮儿。
  
一位同学说,将来一定不让女儿读博士,让她读完本科就赶快工作嫁人去,太摧残了。而在毕业几年后回首眺望,这是人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也是很美好、很有成就感的体验。未来,读博,这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是通往科研类工作的前期思维训练,而不再会像我的长辈一样对博士学位如此看重。希望他能够真正地出于一种情怀、一份信仰而选择或者不选择这份学业。其实,不只是学术研究需要情怀,哪种工作不需要一腔热忱和对事业的信仰呢? 不要孤注一掷地认为通过学位学习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博士在读只是你生命中不算长也不算短的一个过程,博士只是你在社会上的一个身份,你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赚多少钱,不能仅仅取决于这段时间对你产生的影响,之前及之后你的家庭、你的性格、你的朋友圈都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
ttp://km2000.us/mywritings/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