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生内容里有信仰?

信仰问题回答如下问题:我从哪里来?生命的目的何在?我为何在这里?我si后将到哪里去?(好书导读:「带我回家」)。可以看出,搞懂了这些,心理问题将不复存在,也会睡个好觉。 信仰问题一般在“生存”的后面发生,人的基本温饱解决之后,会想到“信仰”问题。

对于信仰、信心话题,都要打开你的心,打开心才能开心。仰望星空,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世界有很多的事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没有自大的理由。你并不一定接受信仰,接收宗教,但是你没有理由去反对或否认。在全世界,有信仰的国家太多了,没有这么多 笨蛋,没有这么多迷信的无知的人,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没有作茧自缚的理由,打开心才能“开心”。

但是“信仰”也很主观。信仰和信仰主义有所区别,因为信仰有“不合逻辑”的成分,不过,人生里肯定有两部分内容同时存在,理性和感性(所以科学不能代替宗教,见后面),同时拥有,是人生的一种”中庸“和平衡。
 

 

信仰·信心·坚持

 

 

信仰与幸福的关系·信仰和社交和心理学

Q: 我们通常会说,信仰带给我们幸福。心理学家发现,通过信仰所产生的情感联系:同一信仰的成员之间的联系,才是幸福的来源。同意吗?

A: 同一信仰的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幸福感,有知音感。但这只是幸福感,不是幸福。信仰的幸福,是人与上帝交合的喜悦。其实,这种信仰的幸福讲来无味,因为 人神和悦是完全自我的体会。还有,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心理不是信仰,心理学的幸福感和信仰的幸福也是两个东东。

信仰是很私生活的个人权利。信仰不能强加给个人,信仰也不能侵略别人。

 

宗教与信仰的区别

【宗教】自古以来,在印度、中国、中东、西方,每个时代都出现过几位旷世罕见的人物,他们来到世间的唯一目的在于提升人类的灵性。耶稣基督 ,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和穆罕默德便是这些灵性导师。灵性导师因时代、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人们称他们圣人、子、明师、佛、救世主、阿拉、上帝的使者、古鲁等等。他们在世的时候,没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宗教是他们离世之后才产生的。

【信仰】这些信仰,意在开悟、救赎、了悟、解脱或是觉醒,这些信仰的名字虽不同,但是在本质上都一样。而领引这些信仰的这些灵性导师,都来自同一神圣的源头,有同样伟大的灵性,和同样高超的道德,也具一样的力量可以提升世人,这些灵性导师,现在也有,他们引领的信仰,是鲜活的宗教。 这些大师带领那些已经成熟且渴望早日回到源头的灵魂回去,他们能够揭示有关上帝的知识,并在人身上显示上帝的力量。这就是佛陀(Buddha)、基督(Christ)、穆罕默德  Mohammed、 卡比尔(Kabir)、古鲁那那(Guru Nanak )等大师们的目标。自我净化、爱和内在渴望是他们的一贯主题。过去的圣人们值得尊敬,他们的生活是灿烂的路标,永远召唤我们的回神圣的家。但是自然的法律是这样的,活生生的冲力只能一自在世圣人,所以我们应尽量找到有传法力量的在世明师学,依靠他灵修。

 

信仰宗教的渊源,耶稣基督阿拉的 真正含义

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出现过几位旷世罕见的人物,他们来到世间的唯一目的在于提升人类的灵性。耶稣基督便是这些灵性导师之一,而释迦牟尼佛和穆罕默德也都是灵性导师。这三位大家都已耳熟能详,然而还有其它许多灵性导师未曾留名。有些人曾公开授徒,所以为部分人知道,另一些则默默无闻。这些人因时代、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人们称他们为灵性导师、神的化身、开悟者、救世主、弥赛亚、圣母、上帝的使者、古鲁、在世圣人等等。他们来将所谓的开悟、救赎、了悟、解脱或是觉醒贡献给我们,以上用的字虽不同,但是在本质上都一样,这些灵性导师都来自同一神圣的源头,有同样伟大的灵性,和同样高超的道德,也具一样的力量可以提升世人。

现在,我们会说:「伟大的上帝之子,祂有伟大的力量和这么多神迹,为什么祂不改变自己的命运呢?祂为何必须死得这么悲惨呢?」祂必须这么做,不然,我们不会从睡梦中惊醒,我们会以为世界是永恒的,或是一位明师是永久在世的。 几千年后,只要我们仍然记得这个事迹,我们还会受到这个冲击。因为世界的生命,本质上是短暂的,即使是上帝之子也得死,每一个人到头来也得走。即使像耶稣基督这么伟大的人,也无法保持这个无常的肉体,也无法保护自己免于世人的暴力和无明相待,我们怎能觉得安全?这是为什么祂如此谦卑地承受刑罚,而这个刑罚不是祂应得的;祂是为了每一个人而受苦。如果说,耶稣基督用祂的血洗净我们的罪,这并不夸张,那是真的,因为每当我们想到耶稣基督时,我们就领悟到一些事情。至少我们会记得这个肉体和世界都是无常的,至少我们学到谦卑,因为连这么一位伟人都以这种方式承受屈辱。


圣诞-基督的降生(美国德州的街拍,2010圣诞,教堂前面搭的窝棚:耶稣基督诞生的马棚)

圣诞节和耶稣基督圣诞节是耶稣的生日,两千年前,一位伟人诞生在我们之中。两千年后的今天,在西方,圣诞节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的春节,人们纪念耶稣基督,因为祂很伟大,因为祂只和我们共度这么短暂的岁月,也因为祂离开我们和复活的方式。

祂如此谦卑、完成顺服上帝,祂说:「上帝的旨意必得成全。」否则,祂可以逃走。我们都知道,祂有很多神通,其中包括隐身术,但是,祂宁可遵从上帝的安婆所以,每当我们想到耶稣基督时,我们会问:「我们是什么人?有什么资格骄慢,忘记上帝的旨意、不顺服上帝?」不过,这些教训并不容易得到。如果我们都能学到这些教训的话,耶稣基督的牺牲也就值得了,我们也才可以称做祂的门徒。

 

上帝与人类的故事

 

 

信仰是一条线,科学是多向线

下图说明了信仰和科学的区别。信仰倾向于简单、直觉、单纯,科学是逻辑、分析、复杂化。

 

科学的主观层面

尽管科学在上个世纪是客观世界的学问,但在21世纪,有很多实验开始揭露科学实验的结果与主观有关。这些实验也许会让古董的科学家认为是迷信的产物,不过,还是把心打开为好。纵观科学的发展历史,正统的理论体系都是由不正统开始的。

有一个很有趣的关于水能听懂和感应的实验,也很有名。讲思想和实验结果的互动。 更多。。http://km2000.us/mywritings/materailvsspiritual.html

 

 


21世纪的8090后不再是无神论者

8090后的新一代的心都是开的。对人生了悟,信仰宗教等灵性话题,都要打开你的心,打开心才能开心。仰望星空,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世界有很多的事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没有自大的理由。你并不一定接受信仰,接收宗教,但是你没有理由去反对或否认。对于不了解的东西,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说:Sorry I Dont know。在你的主观里,至少应该是中性的。在全世界,有信仰的国家太多了,没有这么多迷信的无知的人,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没有作茧自缚的理由。

关于宗教是鸦片的说法:宗教的确可以可以让人着迷,象电子游戏一样,象鸦片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宗教教导人生的方向,而电子游戏和鸦片则引导人生向不同的方向。父母劝戒儿女吸毒,因为那是有害的,于健康,与心灵 ,即使态度是强制性的,也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信仰,修行,宗教,则是不同的。世界上,有信仰和宗教的国家很多,对于个人的心灵,对于国家的规则和稳定,信仰和宗教都是有益的。

宗教和信仰的主观成分-如鱼得水,冷暖自知
心不是客观的,应该知道“如鱼得水,冷暖自知”的道理。对于信仰、宗教要非常谨慎的说“不”,因为你是那条鱼,你可能没感受到它的那种感受。你可以疑问,但是你没权否定。这和科学的态度是差不多的,承认事实嘛,只不过这些事实与个人的主观有关。传统的科学与主观世界无关,不过,现代的科学 有个有趣的发现,人的主观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试验:水能听懂人的思想 )。

在中国:信仰的权利,是中国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有很多界的农民起义都与迷信宗教有关。不过应该指出的是,迷信不是起义的原因,起义的原因是没饭吃,没房住,太穷了。迷信只是起义的借口而已。而这个不和平的原因呢,在21世纪的中国,已经不在了。在当今的中国呢,信仰可以谈了。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信仰是一个基本的权利,中国也应该一样了。心的权利,包含选择生活的方式,选择信仰的权利。中国在人权上还有理亏,但是中国在进步!在稳定的基础上,人权是中国的方向。

 


修行人不是一个布道者,修行人的正确态度

修行的人也不要成为一种狂热主义者,让人家觉得的老是在布道。道就在生活里,离开了生活,所谓的道都变得很陌生。 修行的人多有分享的喜悦,但是要了解修行者的感受,有点儿“如鱼得水,冷暖自知”的味道。你的感受,不是每个人都有。你可以和人家分享,也可以期望他有同感,但不是让他接受 。选择权在他手里,不在你手里,一定要尊重。

不是劝解,而是让人了解。讲话也是一门艺术,要遵循听者的逻辑。修心也一样,每个听者都有ta顺耳的角度,每个人入门的路也不同,有的要幸福,有的要开悟,有的要爱心,有的要解脱,有的还不知道要什么。。。所有的门都是合乎逻辑的门,区别在于个人的喜好。我们要陪ta走ta喜欢的门。

修行不是劝解,而是让人了解。修行不是叫人选择,只是给他提供选择。修行人要晓得,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而不是不在乎。


道是什么

朋友的兒子到歐洲學術交流,有意大利學生問他:“什麼是道?”他無言以對,朋友來問我的看法,當時大概講了幾句,現在形諸文字,以博讀者一笑。

道的原始意思很簡單,就是一條路。從一點到另一點,產生了聯繫,那就是道。所以,只要有互動關係,就會有“道”的產生,如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妻之道、兄弟之道等。因為溝通需要語言,所以道又有“說”的意思。

當我們加上一條時間軸線,所有事情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成為一條路,一種門徑和方法,也稱為道,如處世之道、養生之道。日本人在這種用法上更達到了極致,喜歡把中國人叫作“技”、“法”、“藝”的事物通通尊稱為“道”,如劍道、茶道、書道、花道等。他們把禪宗的專注精神帶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然,歐洲人問的“道”,是《道德經》裡那個“道可道,非常道”的大道。

想像一條“創造射線”: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最後化和萬物。也可以想像宇宙大爆炸,產生各大星系、太陽系、地球,最後成為現在看到的樣子。無論如何,這是有一條有一個原點的射線,這整個過程就是一條路,而整個系統就依照創造過程所自然產生的規律運行,所以是“道發自然”。而中國的道家主張的,就是通過體合自然的生活,讓意識從這條創造射線的末端重新回到原點。要走一條回家的路,所以是“修道”。

問題是,這條路是什麼樣子的呢?

現代物理學吿訴我們,物質分解到最後,只剩下一種振動。不同頻率的振動會產生不同形式的光和音。而歷代聖賢吿訴我們,人的意識淨化到一定程度就能體驗到這些美妙無比的創造能源,踏上一條由聖光和音流組成的回家之路。新約《約翰福音》第一章劈頭就寫道:“太初有道 (Word,又譯‘聖言’;古版聖經則直接用了‘音流’一詞),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讓我驚訝的是中文譯者知道那聲音就是“道” 。)老子曰:“大音希聲,大道無形。”莊子長篇大論介紹聆聽“天籟”的妙處。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都在“宇宙音樂”(Music of the Spheres)之中……

西方哲學中表示支配世界萬物的規律性或原理的“邏各斯”(logos),在古希臘文裡就是話語之義。可見東、西方的“大道”,其實是沒有差別的。(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