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心的旅行,si不是生命的结束,世界是一所大学

出生不是真的开始,逝去不是真的结束。人生是河流, 人生是过客, 不要迷恋,不要执着。人生也是主,要体验人生的功课,要做好人生的功课 。人生是一场戏,戏散了要"归"。归,乃归家之意,但是戏中的角色,要演的到位.精彩。

生命是无限延伸的,所有的东西都存在这个时间的框里,没有过去、未来和现在。是我们选择某个生命的角度来完成我们的计划,或体验我们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要经历,就是这样而已.

人生是一条没有起、始的延伸线,我们只是将它分别命名为过去、未来,因为我们选择这样,在这样的选择下我们会有一个个隔开的不同经历,每一个隔开的经历都不一样。像我们的家,我们把它隔成不同的房间,但在分隔之前它们是我们的家、是个开放的空间,甚至把所有的墙拆掉,它仍然是个开放的空间,我们分隔它是为了有隔间以便做自己私人的事。

 

世界是一所大学:

在大学里,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我们的任务不是成就。世界也一样,我们没有改变世界,而是通过和世界的交换过程了解自己。很多人说我改变了世界,世界因为我而变得不同,这是一种误导的说法。当一个人告别的时候,世界不会随他而去,只有自己随他而去,这个自己,不是指这个躯体,躯体只是一台车。宝马也好,自行车也罢,车子报废了,都留下,开车的人走了,只有因果随身。因果是什么呢?因果就是你欠别人的,和别人欠你的。这个“欠”,不光是指物质,物质只是一种很粗糙的因果。

 

人生是个房客,要了解住店规则:

  • 今日的果实 是过去的耕种

  • 现在的耕耘季节到了 必然会收到相应的果实

  • 这是宇宙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律

 

命运 、命与运

命与运是两个词,命是过去的因,运是未来的果,所谓因与果。

过去发生的,是命,是因果,这个果,因为已经造了出来,所以要还,不能改太多。因果是什么呢?因果就是你欠别人的,或别人欠你的。这个“欠”,不光是指物质,也包括情感。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你和某人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很喜欢他;或者你和某人第一次见,就讨厌他,就想“扁他”。这都是因果的现象,只是我们不记得我们以前因果过节的细节。所以在世界里,在人生里,要明白,不要怨老天不公,而要多多检讨自己的修为。所有的宗教都讲要‘宽恕’,宽恕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对别人欠的债。

现在要做的,要发生的,决定未来的‘运’。我们不能改‘命’,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运’,因为‘运’是未来的果。所以在世界里,在人生里,要建立好的因果职业的好与坏 积德的职业、失德的职业。不要伤害人,不要伤害动物 穿皮草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指数的影响,所以素食的人才越来越多╭★╯让你变快乐的食物 - 肉食 vs 素食 。 


因果

因果的法律:你今天借我100,明天还了我20,你还欠我80。借我100是“因”,还我20是“果1”,欠我80是“果2”。我用这个例子来解释人生与轮回:借100,还100,因果是一个句号。还的少了,还得多了,因果都还是逗号,两个人的关系还没有完。如果是今生我们还会记得,如果是隔世我们还记得,但是我们失去了细节:忘记了欠多少。还少了,我们还欠;还多了,变成他欠我的,所以人有轮轮回回,所以所有的宗教都讲“宽恕”,因为我们要“报仇”可能会“报过了”,变成我们欠他的了。这只是一个例子。

因果的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你和某人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很喜欢他;或者你和某人第一次见,就讨厌他,就想“扁他”。这都是因果的现象,只是我们不记得我们以前过节的细节。所以在世界里,在人生里,要建立好的因果。也所以在世界里,在人生里,要明白,不要怨老天不公,而要多多检讨自己的修为。

 

因果的故事视频

视频:新拍的包公电视剧里,有因果审判的案例,拍的很是生动。 因果律-阴阳两界的法律:法律的概念,不仅仅在人生的法庭,它横贯了整个生命。这个生命,不光指人生。人生是河流,是过客。出生不是真的开始,逝去不是真的结束。因果的法律,不会因出生和逝去而消 。

 


关于宽容:宽恕的意义不在宽恕别人,而是宽恕自己

如果别人伤了你,你到今天还不能原谅她,你的不原谅就一直负担你到今天。所以,讲宽恕,理性一点理解,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指数。你的不原谅,即便没有便宜了那小子,最主要的,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大家都有过过去,大家都年轻过,犯过的错误,都有那么“罪大恶极”吗?

讲宽容,已经假设了别人欠了自己什么。这个假设,基于刚刚发生了的,两个人还记得的。如果你相信有前世来生,那么以前发生的,你就未必记得了。如果你以前做了对不起他的事,那么这个假设别人欠了自己就不一定对了,所以要“宽恕”。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相信有前世来生,所以都强调“宽恕”。因为我们不能肯定别人真的欠了我们,我们的报仇可能是错的,正确的行为是宽容。宽恕自然是美德,像是一种布施,给了别人什么东西,实际上是给了自己一个“还债”的机会。

今日的果实,是过去的耕种。现在的耕耘季节到了,必然会收到相应的果实。这是宇宙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律。因果律是阴阳两界的法律 。法律的概念,不仅仅在人生的法庭,它横贯了整个生命。这个生命,不光指人生。人生是河流,是过客。出生不是真的开始,逝去不是真的结束。因果的法律,不会因出生和逝去而消 。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你和某人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很喜欢他;或者你和某人第一次见,就讨厌他,就想“扁他”。这都是因果的现象,因果的体现 。只是我们不记得我们以前过节的细节。所以在世界里,在人生里,要建立好的因果。也所以在世界里,在人生里,要明白,不要怨老天不公,而要多多检讨自己的修为。

Forgiveness: You are not forgiving the others, you are actually forgiving YOURSELF. Because you have burden youeself for so many years, even after they hurt you just for that moment, by not letting it go. The one got hurt is YOU, that is the one mostly accounted for. You may think your not-forgiving is what they may deserve; yet, the truth is that: you are the one who bear the burden for so many years, whether they are burdened or they even dont care.

宽容:宽恕的意义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 http://km2000.us/mywritings/renandtime.html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相信有前世来生,所以都强调“宽恕”。因为我们不能肯定别人真的欠了我们,我们的报仇可能是错的,正确的行为是宽容。

灵魂是什么?

比如你开一辆车,你就是灵魂,车就是你的拥有,包括身体,理想,车子,房子。车子不能开了,就是你的身体完了,但是你还在。这台车子完了,的换另一台,这就是你的这一生。这台车,说他重要,他也重要,因为你需要,要保养好这辆车。这台车,不能期望他永恒,你的生命不是这辆车,应该换车的时候,不能死脑筋。

视频:新拍的包公电视剧里,有因果审判的案例,拍的很是生动。 包公有所谓的“阴阳眼”,能够看到常人看不见得灵魂,也因此有能力了解阴阳两界的因果来帮助判案,很是生动。

因果律-阴阳两界的法律:法律的概念,不仅仅在人生的法庭,它横贯了整个生命。这个生命,不光指人生。人生是河流,是过客。出生不是真的开始,逝去不是真的结束。因果的法律,不会因出生和逝去而消 。


鬼只是一种生命的形态

文章来源,更多。。我的个人网站: http://km2000.us/mywritings/renandtime.html

人们都会习惯于相信自己的感官,眼睛,触觉,听力,等等。鬼,不在这些范围里,所以被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人就称它们为迷信。

但是,我们都承认,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存在一种不在自己的感官,眼睛,触觉,听力,等等范围之内的东西。比如,我们相爱了,他的理由不光是这些感官带来的。比如,我们所谓的运气,信仰,等等,都不在感官的范围。仰望星空,宇宙中的很多事我们都还不知道,我们有足够谦卑的理由。对于鬼,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它,一本聊斋,一本杜微草堂,都不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写出来的。

鬼是一种生命形态,就像人的形态就是他的身体一样,所以不要怕鬼。我们和鬼的关系像和人的关系一样,有善缘,也有不好的缘。《西游记》 第十回 讲了这一段,可以读一读。我们不会被人的恶缘吓死,也不应该被鬼吓死。

人可以转化成鬼,鬼也可以转化为人。生命是无限延伸的,所有的东西都存在这个时间的框里,没有过去、未来和现在。人选择人身来完成我们的计划,或体验我们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要经历 ,以便做自己私人的事。

视频:新拍的包公电视剧里,有因果审判的案例,拍的很是生动。 包公有所谓的“阴阳眼”,能够看到常人看不见得灵魂,也因此有能力了解阴阳两界的因果来帮助判案,很是生动。

因果律-阴阳两界的法律:法律的概念,不仅仅在人生的法庭,它横贯了整个生命。这个生命,不光指人生。人生是河流,是过客。出生不是真的开始,逝去不是真的结束。因果的法律,不会因出生和逝去而消 。

 


视频:

1.浪漫的奈何桥-西方的牛头马面;2.李连杰:了解死亡,才懂得珍惜和感恩每一天;3.赵忠祥:面对死亡,知足常乐。你活一天,就赚到了 4.苹果CEO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生老病死,斯是一个恩典 5.视频:新拍的包公电视剧里,有因果审判的案例,拍的很是生动。

 

 


影评:浪漫的奈何桥-西方的牛头马面(Meet Joe Black)

每个人都要面对那一天,传统上上由牛头马面接引,然后去受审,听起来并不浪漫,这是中国的那一天。 Meet Joe Black,译名“第六感缘”,讲的是人生与离别,但手法很是浪漫,并且很合“道理”。这里的道理,用了引用号“”,不是教科书里的常理,而是深的超开人生的道理。

  • 影评:浪漫的奈何桥-西方的牛头马面(Meet Joe Black)

    影评:浪漫的奈何桥-西...

  •  


    电影节选:人往生后看到的境界,奈何桥的河水,天国的光和超世界境界

    Inner experience after death, higher level spiritual realm and heavenly light.
    http://km2000.us/mycollections/eternal.html
     
    《永远之法》一部天国,仙境的电影,是修行人的内在境界(中文版在下面)

     

     


    视频:李连杰:了解死亡,才懂得珍惜和感恩每一天

     

     


    赵忠祥:面对死亡,知足常乐。你活一天,就赚到了。
    http://www.umiwi.com/video/detail4370

     


    时间是什么?

    有一个严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出了许多功课和习作,比起隔壁的班级,几乎有数倍之多。学生大喊吃不消,向老师抗议:「老师出了这么多功课,我们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有的学生说。

    老师找来一个大箱子,叫学生:「去搬一些大石头,把箱子装满。」

    学生齐心合力,很快就用石头装满箱子,老师说:「现在这个箱子被大石头装满了,去找一些小石头来填满它的空隙!」

     

    学生找来一些小石头,缝隙中竟又塞进许多小石头。

    老师说:「现在石头似乎完全满了,再去找一些沙子来填满吧!」

    学生又找来细沙,把箱子填得毫无缝隙,那被石头塞满的箱子,又加进几大碗的细沙。

     

    老师说:「还能加东西进箱子吗?」

    学生说:「老师!箱子已经完全满了!」

    老师拿来一盆水,竟然整盆都倒进了大箱里。

    老师说:「看吧!如果我们的心像大石头,粗略的看,一天很容易就满。如果我们的心细得像小石子,还可以找出许多大石的缝隙。如果我们的心小如细沙,又能创造许多空间。如果我们的心柔如流水,细沙间还有流动之地。时间也是这样,只要善加利用,总能找出它的缝隙。」

    侄女的小孩去参加一个英语补习课程,教师是美国人,素以严格知名,课程接近魔鬼训练。八、九岁的小孩子,听、说、读、写样样来,功课特别多,一星期写的作业就像一本书那么厚。拚命写还写不完,可以在一星期内补写;如果不能写完,马上会被老师开除,老师的说法是:「为了学好英文,你一定可以找到时间,如果找不到时间,我也无能为力。」

    两年下来,二十几位学生,开除了二十位,只剩下七个能在箱中加水的学生继续学习。侄女说:「以前看他每星期写厚厚一本作业,都会心疼不已,我以前在美国念硕士,英文也没有逼得这么可怕。现在孩子习惯了,写完厚厚一本还有时间玩,才知道时间真是自己找的。」

    今年暑假,侄女带儿女到美国,发现孩子的英文真的大有进步,内心感到非常宽慰。

     

    何止是学习英文呢,我们每天时间不也是这样吗?上班是大石头,很快塞满我们的箱子;睡觉、看电视是小石头,塞得更满了。如果我们不用心,根本就找不出时间与朋友相聚、与妻子谈心、与儿女沟通、与父母问候……在石头与石头的缝中,我深信每个人都还可以找到沙子与流水存放的位置。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总共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在每天醒着的时候,能在缝隙中创造一小时,让我们把这一小时奉献给伟大的思想、真正的爱情、持久的承诺等等有价值的生活和感情,那我们的箱子里就不只装着粗砾的石头。

    在人人公平的时间之一角,我们可以看地上的泥巴,也可以看天上的星星;我们可以抱怨没有时间,让生命空过,也可以尽量找出时间,栽种新的玫瑰。

    生命的结构很简单,是存在于每天每一小时之中,当我找到一小时去做比别人更有意义的事,我就会比别人有更丰富的生命。

    我每天有一只箱子,箱子是我唯一的财产,我多么希望有一些角落,可以装更多的东西。

     

     


    本杰明。弗兰克林的一封信,si是一个再生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发明家。1706年1月27日,他生于波士顿一个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12岁时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长期从事印刷工作,同时刻苦自学。他曾化名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他与许多重要事件有关。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致赫伯德小姐一封信

    我要向你深表哀悼。我们失去了一位非常可爱、可贵的亲人。这是上帝和自然的旨意,当灵魂进入天堂的时候,躯体就要被置入黄土。或者说它是胚胎的发育期,是新生命的准备阶段。

    一个人在死的那一刻才算得到真正的诞生。既然不朽的天堂诞生了一个新婴儿,他们幸福的社会里又增加了一名新的成员,我们为什么还要悲伤呢?我们都是精灵。无比仁慈智慧的上帝行善施恩,赐予我们躯体,让我们享受快乐的生活;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让我们造福于人类。当我们的躯体无法适应这些目的——不能提供给我们快乐,反而让我们痛苦;不能给我们帮助,反而成为我们的累赘——当它们无法完成上帝当初托付的使命时,依然恩惠仁慈的上帝准备了一个办法,让我们摆脱躯体。死亡就是上帝所准备的解脱办法。我们自己有时也会明智地选择一种局部的死亡。受伤疼痛的手脚,已经无法复原,我们会心甘情愿地把它切除。要拔牙的人,也会毅然跟它分手,因为拔掉之后痛苦就会随之消失。一个人如果完全脱离躯壳,就会立刻解脱掉一切痛苦以及引起痛苦和疾病的根源。

    我们的朋友和我们自己早就受到邀请去参加一次欢乐的宴会,这是一场永远不散的宴会。他的坐席早已准备好了,所以他会先我们一步而去。我们不可能都很方便地一同前往;既然不久之后我们就要随他而去,并且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他,那我们又为什么因此伤心呢?

    再见

    ·富兰克林

    1756年2月23日于费城


    Philadelphia, February 22, 1756

    Dear Child,

    I condole with you, we have lost a most dear and valuable relation, but it is the will of God and Nature that these mortal bodies be laid aside, when the soul is to enter into real life; 'tis rather an embrio state, a preparation for living; a man in not completely born until he be dead: Why then should we grieve that a new child is born among the immortals? A new member added to their happy society? We are spirits。  

    Why then should we grieve that a new child is born among the immortals? A new member added to their happy society? We are spirits。 That bodies should be lent us, while they can afford us pleasure, assist us in acquiring knowledge, or doing good to our fellow creatures, is a kind and benevolent act of God。

    That bodies should be lent us, while they can afford us pleasure, assist us in acquiring knowledge, or doing good to our fellow creatures, is a kind and benevolent act of God - when they become unfit for these purposes and afford us pain instead of pleasure-instead of an aid, become an incumbrance and answer none of the intentions for which they were given, it is equally kind and benevolent that a way is provided by which we may get rid of them。 Death is that way。 We ourselves prudently choose a partial death。 In some cases a mangled painful limb, which cannot be restored, we willingly cut off。 He who plucks out a tooth, parts with it freely since the pain goes with it, and he that quits the whole body, parts at once with all pains and possibilities of pains and diseases it was liable to, or capable of making him suffer。  

    Our friend and we are invited abroad on a party of pleasure- that is to last for ever。 His chair was first ready and he is gone before us。 We could not all conveniently start together, and why should you and I be grieved at this, since we are soon to follow, and we know where to find him。 Adieu。

    B。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