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毛先生与蒋先生的共同导师 【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5.html】 两位先生在他们年轻求学的时候,都被曾文正公 的教法所吸引。网路上的文章,多注重曾文正公对毛蒋的军事与政治影响,这都是“表”的评价,而不是“本”的。

两位先生在他们年轻求学的时候,都被曾文正公 的教法所吸引。而这种心教,影响了他们的一生。网路上的文章,多注重曾文正公对毛蒋的军事与政治影响,这都是“表”的评价,而不是“本”的。


毛泽东读书笔记--《讲堂录》

以湖南湘乡曾国藩,极注重理学,修身、做学问,《曾国藩》家书等成为他的明证。曾国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青少年毛泽东的精神偶像吧。而今天所说曾国藩,也是基于此,曾国藩虽为清朝为官,相对而言却是一个“异类”,否则他也不会有如此功业。

毛泽东少年曾说:曾文正公,为吾辈之楷模之语,这大多数指那种精神层面吧。

以下选摘毛泽东《讲堂录》,时年21岁写。

理想者,事实之母也。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此其理想)。某氏日:“吾观古之君子,有杀身亡家而不悔矣。”语日:毒蛇螫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事为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惟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矣(天下生者,仁人为之除其痛苦,图其安全也)。

修身。人性多耽安逸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矣!故日懒惰成恶之渊薮也。

奋斗。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

朝气。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之中,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日怠惰者生之坟墓。

实意做事,真心求学。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日厚,日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

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

盖未有力不足以举天下之烦,气不足以练天下之苦,性情不足以扶持天下之一偏,而可以大有为者也。

既明而断矣,事未有不成者。

夫善积而成者者也。是故万里之程,一步所积;千尺之帛,一丝所积。差一步不能谓之万里;差一丝不能谓之千尺。朱子学问,铢积寸累而得之。苟为不蓄,则终身不得矣。

为学之道,则不得不重现在。何则?某氏言日:以往之事,追悔何益?未来之事,预测何益?求其可据,惟在目前,有目前乃有终身。诚哉言矣!使为学而重现在,则人寿几何?日月迈矣,果谁之愆乎?盖大禹惜阴之说也。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潮失。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农事不理,则不知稼穑之艰难;休其蚕织,则不知衣服之所自。

……

毛泽东《讲堂录》笔记共47页,一万多字,字全部为毛泽东用“兰亭体”小楷字书写而成。前面11页为《离骚》、《九歌》全文抄录,一丝不苟;后面36页主要是国文和修身的听课笔记。

读书、学习,无论是何时何世,皆是情同此理:厚实。今天在读毛泽东《讲堂录》感受颇多。毛泽东青少扎实学习、做事,是他后来的基础。

人各有志,志有大小,时光如水,不慌废就是好事情。

 


蒋介石早年修身

儒家学派认为: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项事业的起点。《大学》有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说法,又有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程序。蒋介石很早就接触宋明道学,不仅是服膺者,而且是身体力行者。在他的日记里,有大量修身的记载。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的个人修养历程和极为隐秘的内心世界 。

重视修身,按照道学家的要求进行修养

蒋介石最喜欢曾国藩,很早就用功研习他的著作。1921年日记云:"晚编《曾文正公全集》。此书已经看过,甚以为遗失于永泰县之役。今竟复见,不啻旧友重逢也。"永泰之役,指1918年9月蒋介石在福建讨伐李厚基的一次战斗。此战中,蒋介石中敌缓兵之计,仓促中弃城出走,仅以身免,随身携带的曾国藩著作连同日记等物遗失殆尽。蒋既自称"不啻旧友重逢",可见他对曾着的感情。

在家庭教育上,蒋介石同曾国藩如出一辙。他在给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的信中,从衣食住行,作文写字,到阅读功课,均有详细严格的要求。

蒋经国在《我所受的庭训》一文中说:“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

 


教师 - 人类灵魂的技术员儿 教育不完全 = 知识 视频集:关于教育,关于学习,关于内功 为什么强调教育 德智体美劳 - “德”与成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曾国藩的教育 曾国藩:毛先生与蒋先生的共同导师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诸葛孔明的实践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