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分享家:Addfeed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



          [梁]菩提达摩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

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

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

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

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

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

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

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

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

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

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

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

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

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故知无求,真为道行,是名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者:性净理体,目之为法,言解此理,众相斯空,

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

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

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无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

但为去垢,感化众生,亦无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

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除妄修真,行于六度,

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终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 [梁]菩提达摩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 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答吾?问 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 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 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 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 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 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 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 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 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 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 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 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 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 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 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 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 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 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 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 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 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 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 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 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 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 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 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 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 妄言宣佛?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 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他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他一切众 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 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若见性即是 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 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 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 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 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 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 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 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 一解一见,佛都不许。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 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 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著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 是不了本心。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 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 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 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 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 云何不见本心?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师曰:汝曾作梦否?答:曾 作梦。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又问: 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答曰:不别。师曰:既若不别, 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 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 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 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 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 不得。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 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著,总道不得,犹如 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 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 迷,因何问著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 识。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 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号 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 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 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 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 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故 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 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 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众生应知, 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 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 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 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 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 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 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 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 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 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 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 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 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问曰: 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 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 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 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 为禅。若不见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 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 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 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 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 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 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 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 有执,执即不知。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 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 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 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 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 以有乐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若从 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 切业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 天堂地狱无奈何它。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 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 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初 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 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 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 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 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 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 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 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 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 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 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 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 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 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 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 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 众生,尽是谤佛法人。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 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 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 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 生,杀却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欲无罪过。若有 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 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 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 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 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 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著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 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 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见自心是佛, 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 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 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 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 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 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 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 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 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 陀罗亦得成佛。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答曰: 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 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 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 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 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 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 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 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 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 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 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 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 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 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 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 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 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 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 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口+笑)而未曾(口 +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 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 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 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 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 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彳+扁)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 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 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达摩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 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 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 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萨摩词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 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 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 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 沈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 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 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 。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 为根?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 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 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 ,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 ,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 ,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 身心,沈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 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 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答:三界 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 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 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答: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 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 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瞋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 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 ?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饿鬼趣;瞋 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 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 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 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 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故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 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 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 ,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 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 ,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词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 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 。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 。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故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 ,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 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答:佛所说是真实语 。菩萨摩词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 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瞋毒,誓度一切众生; 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 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 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 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 :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 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 义如何?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 ,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 ,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 ,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 ,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 ,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 。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答:成佛如此,言无虚 妄也;必因食乳,然始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 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 ;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 不净牛羶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 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所说,其牛不 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 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 ,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 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 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 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 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 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言伽蓝者:西国梵语 ,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 ,是名修伽蓝。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 ,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 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 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 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 ,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 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 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 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 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 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 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 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沈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散花 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 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 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 ,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 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 ,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 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 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 ,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 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 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 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 ,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 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 时不舍,名为六时。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 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 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 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 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 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 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 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 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 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 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 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 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 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 ,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 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 。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 ,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 放纵瞋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 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 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答:洗浴众僧者,非 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 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水, 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枝,五者净灰,六者苏[月*高],七者? 谝隆R源似叻ㄓ饔谄呤拢磺兄谏纱似叻ǎ逶∽希艹拘奈 廾鞴富唷F淦叻ㄕ撸阂徽呶骄唤湎吹磧c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 咧腔酃鄄炷谕猓倘缛换鹉芪戮凰H叻直鸺蚱疃瘢倘缭瓒鼓 芫还改濉K恼哒媸刀现钔耄缃姥钪δ芫豢谄N逭哒啪龆ㄎ抟 桑倘缇换夷ι砟鼙僦罘纭A呶饺岷腿倘瑁倘缢誜a通润皮肤。? 哒呶讲牙⒒谥疃褚担倘缒谝抡诔笮翁濉H缟掀叻ǎ蔷忻孛苤 濉H缋吹倍畲蟪死咚担俏≈窍铝臃卜颍越袢宋弈芙 馕颉F湮率艺撸瓷硎且病K匀贾腔刍穑戮唤涮溃逶∩碇小U 嫒绶鹦裕艹制叻ǎ宰宰稀5倍惹穑厦魃现牵晕蚴ヒ猓 缢敌扌校Φ鲁删停愕鞘ス=袷敝谏馄涫拢兰渌粗 拾恚晕揭谰穹俏笠病G艺嫒绶鹦裕鞘欠残危衬粘竟福 纠次尴啵窨山拾次尬恚渴虏幌嘤Γ坪挝虻溃咳粲淼 镁徽撸坏惫鄞松恚疽蛱坝痪凰艋噫殂伲谕獬渎H粢 蚕创松砬笥诰徽撸倘鐗祲稻》骄唬源搜橹髦赐夥欠鹚狄病 ?   问: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 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 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 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 。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 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 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 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 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主。涅槃常乐,由息 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 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 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 画绿,倾心尽力,损已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 著,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 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 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 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 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摩大师破相论终
               最 上 乘 论                五祖弘忍禅师述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 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 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 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 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 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 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 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 。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 。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 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 不□束修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 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 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 则到彼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 如来。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 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 无碍。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 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不生 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 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 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 中。沈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 然与佛平等无二。   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觉性。 众生昏迷因何故然。答曰:自此已上入不思识分。非凡所及。识心故 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 :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 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 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答曰:涅槃者体是寂灭无为 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 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 涅槃之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 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 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 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 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答曰:如来于一切经中。 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成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 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 种欲心心行万差。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 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 知见所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则今于 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不堪。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 是真学。虽言真学竟无所学。何以故。我及涅槃二皆空故。更无二无 一。故无所学。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故 。涅槃经云:知佛不说法者。是名具足多闻。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 部经之宗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答曰:三世诸佛皆从心性 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 诸佛之祖也。上来四种问答。若欲广说何穷。吾今望。得汝自识本心 是佛。是故殷勤劝汝。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要也。吾今努力。 按法华经示汝。大车宝藏明珠妙药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穷苦奈何会是 。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归生死苦。于一 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努力努 力。今虽无常共作当来成佛之因。莫使三世虚度狂丧功夫。经云:常 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我等众生今现如此。不觉不知 惊怖杀人了无出心。奇哉苦哉。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 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 。即善调气息。莫使乍乍细。则令人成病苦。夜坐禅时或见一切善恶 境界。或入青黄赤白等诸三昧。或见身出大光明。或见如来身相。或 见种种变化。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也。经云:十方国土 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 。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万 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 。遂使教门差别。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位体七十二贤行宗。 莫过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于 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十二部经念念常转。若了此心源者一切 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会是妄念不生。 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大。如此真实不妄 语难可得闻。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叉劫中希 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就视心源。恒令照燎清净。勿令 无记心生。   问曰:何名无记心。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心小息。内炼真心 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 是名无记心也。亦是漏心犹不免生死大病。况复总不守真心者。是人 沈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努力努力。经云:众生若情诚不内 发者。于三世纵值恒沙诸佛无所能为。经云: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 度众生。若佛能度众生者。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 只是情诚不自内发。是故沈没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 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今身现在有遇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 。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 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何所及。奈 何奈何。努力努力。但能著破衣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 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世间迷人不解此理。于无明心中。 多涉艰辛广修相善。望得解脱。乃归生死。若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 者。是有力菩萨。分明语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痴人也。不肯 现在一生忍苦。欲得当来万劫受殃。听汝更不知何嘱。八风吹不动者 真是珍宝山也。若知果体者但对于万境。起恒沙作用巧辩若流。应病 与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如来在日叹何可尽 。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   问曰:云何是我所心灭。答曰:为有小许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 此者。是我所心涅槃中病故。涅槃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 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趣金刚三昧。   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者。只乐世间无常善。不乐第一义谛。真 常妙善其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遂思。觉心起则是漏心。只欲亡心则 是无明昏住。又不当理。只欲不止心不缘义即恶取空。虽受人身行畜 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只是行人沈没之处 。若为超得到无余涅槃。愿示真心。答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 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 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 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 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 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 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 三卷见阿 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 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 之身。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 佛性处。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 要脱此报身。众生过去根有利钝不可判。上者一念间。下者无量劫。 若有力时随众生性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要须了四依乃穷 实相。若依文执则失真宗。诸比丘等汝学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 死枷。是名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节。临命终时不失 正念。即得成佛。弟子上来集此论者。直以信心依文取义作如是说。 实非了了证知。若乖圣理者。愿忏悔除灭若当圣道者。回施众生。愿 皆识本心。一时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   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门摄。 答曰:此论显一乘为宗。然其至意道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 言自利不说利他。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 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最上乘论一卷[终]。 (录自《续藏经》第二编第十五套)
目錄
首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