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自己 - 彼得。巴菲特

一本关于成功的正确概念的书


<< 做你自己 - 彼得。巴菲特 >>

目录

Preface  前言

本书谈到的是价值观、信念和直觉,以及成就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经济上的繁荣一向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Chapter 1  安于平凡

人生由你打造,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尽可能生活得充实、多姿多彩、有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什么都去学学,不只包括必要的谋生技能,还包括专业以外的无数知识。

Chapter 2  没有什么是谁“应得”的

我们不妨将自己的好运看作让他人也享受幸运的契机,而非一项权利。将我们的优势看作是取得更加辉煌成就的跳板,而非摆脱辛勤工作和个人挑战的一块挡箭牌。

Chapter 3  是否真有“机会平等”这件事?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公平可言。偏转一下你的航向,逆风就会成为顺风。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耀眼的太阳就会跑到你的身后。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

Chapter 4  喜忧参半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没有必要都得是稳定、舒适或理所当然的选择,也不是其他人帮我们做出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徘徊在选择的迷宫中并不意味着迷失,而是通往正途的一条必经之路。

Chapter 5  志向的秘密

如果是自己的志向,我们渴望超越,渴望冲破屏障。这种向往是美好的;它令我们激情澎湃。它能够使我们发挥最佳水平,引导我们去发现并取得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就。

Chapter 6  买时间

好的决策是需要花时间的,它们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冲动。我们要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去审。自己的内心。中途停下来自省永远不会是浪费时间,而是一个人所能实现的最有价值的投资。

Chapter 7  别只发掘天赋,还要造就天赋

如果我们想忠于本真,践行赋予我们的职业使命,同时又能够衣食无忧,那么我们就需要在个人能力、爱好与商业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们必须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足以让世界愿意付出金钱的代价。

Chapter 8  迈向新境界的大门

如果人生由我们打造,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生动而真切,那么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还会犯这样或那样。错误。既然我们不能消灭错误,那么我们不妨拥抱它。原谅自己犯的错误,最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教训。

Chapter 9  要当心自己许的愿

当愿望落空,当我们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们会被迫放眼更远处的地方,会更努力、更深入地思考我们真正想要什么,什么才会使我们真正获得快乐。有些时候,愿望不能成真反而是一种解放。

Chapter 10 所谓的“成功”,究竟是什么

真正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并由我们的特质和行为所决定。它来自我们的能力、热情、拼搏以及坚持所产生的神秘化学反应。真正的成功靠我们亲自赢得,它的价值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断定。

Chapter 11家财万贯的隐忧

如果父母不热爱或不尊重他们的工作,而只是将其看作是通往财富和地位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磨难,那么孩子也会吸收这种思想,这往往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苦恼和挫折。

Chapter 12  回馈,是一门优雅的艺术

人生由我们打造。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做什么,也没有人有权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我们设定自己的目标,我们定义自己的成功。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Thanks  致谢

 

作者介绍 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

你或许没听过彼得。巴菲特,但一定听说过彼得的父亲——沃伦。巴菲特,他是名列《时代》杂志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富可敌国的“股神”。然而,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彼得。巴菲特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生由自己打造!”这让他勇于做自己。他在名校史丹佛大学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打造音乐梦,尽管过程历经波折,但他终于。自己的力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他曾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MTV频道刚开播时令人惊艳的片头配乐出自他的编曲,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精华的一幕“火舞”配乐也出自他的手笔。

彼得。巴菲特曾为美国印第安原住民纪录片影集《500部族》编写配乐,策划、制作及编写美国原住民音乐剧《魂》,并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盛大演出。他与曾获“葛莱美奖”提名的歌手阿肯以人权为主题合作歌曲,并成为联合国大会的特殊表演节目。此外,他还推出了许多张音乐专辑。他既是全美知名的音乐人,同时也担任NoVo僚金会的会长,投身公益,回馈世界。彼得。巴菲特在本书中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读者分享,唯有“做你自己”,才能永远怀抱热情,拥有迈向成功所需要的一切意志、胆识和决心!


 

摘要

 

这本书谈的是获得与回馈、期望与责任、家庭与社会以及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被空前的安逸所诱惑,同时又被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忧虑困扰得心力交瘁,我们拖着空虚的躯壳在求索中迷失了自我。

简言之,本书谈到的是价值观、信念和直觉,以及成就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经济上的繁荣一向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同时,本书还谈到了身份认同,也就是将我们塑造成为独特自我的那些志向、才能、决断和机运。

我认为,只有将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看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我们的价值观引导我们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人生由你打造”,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但打造自我人生的过程却错综复杂、充满困惑,各种期许和压力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无论如何,经济状况和机运都在我们的人生抉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人生终究要由我们自己打造。这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本书最根本的宗旨。

那么,我们要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面临众多的机遇,我们是应该挑选阻力最小的途径,还是挑选最有可能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应该羞怯地拒绝深交、坦率和包容,还是应该敞开心扉,投入到实实在在、坦率的交往当中?在工作上,我们是要得过且过,还是应当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别人的帮助?

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回馈”这门艺术?

这些问题,只有我们的内心可以回答。而本书将会引导你的内心,为你的思考提供框架。

但我又凭什么写出这样一本书呢?老实说我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我不是专业的哲学家或社会学家,更不会自诩为心灵导师。事实上,我唯一的凭借就来自于我自己的生活,它敦促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而又艰深的思考。

感谢上天的垂青(我父亲称之为“投对了胎”),我出生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安全感是这个家庭带给我的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礼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家变得富有、显赫起来,这是个渐进而奇妙的额外惊喜。我的父亲沃伦•巴菲特凭借努力的工作、坚定的信念和卓绝的智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我说这些仅仅是出于子女对父辈的一种仰望和自豪感,我也谦逊地承认这些成就属于我的父亲,而非我自己。不管你的父母是谁,你仍然需要探索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众所周知,我父亲在财产继承方面的想法非常明确。他的基本观点是,出生时嘴里含着的金汤匙,最后可能会变成扎在背上的金匕首,考虑不周的赠与会浇灭一个人的雄心并枯竭他的企图心,从而使年轻人丧失寻找自己航向的冒险精神。我父亲在寻找激情、活出自己人生轨迹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那么他又怎么会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去挑战人生,并从中获得快乐呢?因此,巴菲特家族没有设立庞大的信托基金!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在年满19岁之后,每人获得了一笔数额非常有限的财产,很明显,我们不该再有其他奢望了。

当然更不会有丰厚的临终遗产。早在2006年,我父亲就将他的大部分财产(约37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这一善行的捐赠规模史无前例。同时,他还设立了三个“10亿美元”的慈善捐赠基金,分别由我们三个孩子进行管理。

因此,你可能会感觉很讽刺。现年50岁的我虽然肩负着10多亿美元这样庞大数额的管理责任,但这笔钱最终却是要捐出去的。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普?人,跟我的大多数作曲家和音乐家同事一样,只能通过最新的一部作品来体现自身价值,也无法预知能否在下一份工作中更加成功。

不过还好,我现在从事的是自己热衷的事业,这是我舍此无他的人生选择。可能我不只继承了父亲的基因,还汲取了他的许多人生哲学。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很清楚自己一出生便拥有特别的优势。虽然从父亲那里获得的资助,并没有让我在经济起跑线上领先多少,但这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而且完全不是靠我自己赚来的。同样,虽然巴菲特这个著名姓氏不属于我一个人,但我却从中享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我从不抵制这些优势,而且一生都在思索它们的意义、影响和后果。用一句老话来说,我不得不学会从优势中取胜。

《路加福音书》中有一句著名的经文,对我们的家庭影响很大:获得多的人,也应当多回馈。还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大多数重要的人生恩赐都与金钱无关。这些恩赐包括父母的关爱、亲密的邻里关系以及暖人心肺的友谊,还包括循循善诱并为我们的进步感到欣喜的良师益友。

这些神秘的恩惠还包括才能、同情心和勤恳工作的态度。我们应该珍惜并回馈这些恩赐。

但是采取何种方式呢?我们应该如何回馈这?悄然而来的、随机的恩赐呢?如何将这种恩赐发扬光大,而非单纯地回馈,从而使其超越我们自己的小圈子,在世界上发挥作用呢?我们该如何平衡追求与奉献、个人目标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避免被困于非我所愿的生活之中?我们又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这种成功基于价值观和基本信念,而非单纯基于金钱和他人的认可,这种成功不会因为世事的多变和经济的低迷而暗淡——该如何面对它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其中包括渴望活出自我的年轻人,尤其是当他们在追求自我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风险、牺牲?需要勇气做出不同寻常的抉择时。另外,还包括希望向孩子灌输牢固价值观的父母们,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富于冒险精神,而不是感觉良好并自以为是地生活。

这些人,还有许多其他人,包括教师、护士、商界领袖、艺术家,都承认自己生活在一个空前富裕但极不公平的社会。他们都心存良知,珍惜自己获得的恩赐,并希望能够利用它们回馈社会。如果这本书能够为那些探求人生真谛的人们提供些许的帮助和抚慰,那么我就实现了自己的心愿。